中药特色技术传承项目在中国特色高水平中药学
0 引言
为了大力培养中药高层次人才,201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项目,目的是培养一批热爱中医药事业、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技能精湛的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中药特色技术是指中药栽培、资源保护及利用、鉴定、炮制、传统制药工艺、制剂、医院制剂开发研究、调剂、特色治疗技术等[1]。目前我校入选3名教师,通过游学轮转,自主实践,较系统地掌握中药栽培、药用植物识别、鉴定、炮制、制剂、中药调剂等方面的理论、实践内容,推广运用中药特色技术,应用到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中,力求培养更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2019年教育部公布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第一轮建设单位名单,我校中药学专业群入选“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专家认为“双高计划”的实施,重在建设方案,实在行动逻辑,贵在职教特色,难在革故鼎新,亮在引领示范[2]。那么,如何将中药特色技术项目融入到中药学专业群建设中,突出职教特色,值得深入探讨。笔者现对所学中药特色技术进行总结,为中药学专业群的建设提供思路并付诸实践,发挥中药特色技术项目的作用,仅供参考。
1 中医药文化
1.1 基地中医药文化传承
在安徽中医药大学基地,聆听王德群教授详细讲解中药经典著作——《神农本草经》(《本经》),王教授从《本经》的产生、三品、配伍、句读、神农之味、命名之趣、辨伪等方面进行解读,并对现代应用《本经》药物的错误进行了纠正,聆听后我们更加知晓《本经》的学术成就,为《本经》的阅读奠定了基础。
广东省中医院基地秉承传承岐黄薪火,坚持“经典条文日日读”、“经典视频天天看”、“典型病历月月享”等学习品牌活动。谙习中医经典理论,中医药主导治疗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是一大特色,实现初诊断现代化,诊疗思维经典化,疗效观察客观化的现代中医药诊疗新模式。
1.2 中医药文化传承在中药学专业群建设中的应用
中医药文化是培养中药学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内涵,将中医药文化渗透到人才培养中,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服务。
1.2.1 开设中医药典籍课程
历代国医大师都强调中医经典的作用,指出中医经典是中医的根[3],在中药学专业群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将中医经典课程如《本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列入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加强对中医经典的诵读。
1.2.2 增设中华文化素养课
适当增设中国医学史、易经、道德经等课程,中医学与中华文化血脉相连,将中华文化融入到人才培养过程中。
1.2.3 培养中医药思维方式
中医药文化是培养中医药思维的基础,学习中医药典籍时,不断揣摩古人思考问题的方式,学深悟透古代人文精神及文化内涵,借力培养中医药思维。亦可借鉴师带徒传承模式,通过理论讲解、案例讨论、经验分享等,使学生切实感受到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精华的重要价值,加强中医药思维的培养。
1.2.4 中医药文化育人
开展我校品牌活动——中医药健康文化节,包括中医药文化长廊、中医药文化传承等实践活动,积极开展中医药知识问答、标本制作、传统技能比拼等,举办竞赛、书画、摄影等宣传中医药文化相关活动,营造中医药文化育人的氛围。
2 药用植物识别
2.1 药用植物识别传承
在新疆,专家指出新疆有高等植物资源约4000种,药用动、植、矿物有1917种。当地民族专用药有一枝蒿、香青兰、苦豆子、骆驼蓬、雪莲花、黑种草籽、鹰嘴豆等数十种;珍稀药材有马鹿等。在安徽,石斛、青钱柳、七叶一枝蒿、黄精、玉竹等药材让人印象深刻;对石斛、黄精、重楼等有更深刻的认知。在霍山石斛种植基地,有世界各地石斛品种近30种。通过上山采药、标本馆学习、专家讲解,学员拍摄了数百张药用植物、饮片图片、多个讲解视频,为日后传承、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在广东省中医院基地,感受药香,对陈皮、沉香的认识深刻。其中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4],以广东新会所产为佳,称之“广陈皮”,学员到种植基地采摘,感受橘味淡香,采摘橘子,自食果肉但得留皮,老药工手把手教授橘子开皮的方法(二刀法、三刀法)。在沉香基地,感悟沉香之奇,沉香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含有树脂的木材,白木香树未受伤前是不会结香的,只有损伤后才可,其结香方式有自然结香(虫蛀、雷电、风折断、根系病变、老化朽木等);人工结香(砍伤法、半断干法、凿洞法又称开香门、化学法结香打吊)等,目前常用的是凿洞法。
文章来源:《中药药理与临床》 网址: http://www.zyylylc.cn/qikandaodu/2021/0208/432.html
上一篇:职业院校紧缺领域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中
下一篇:喝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