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与传播中医药文化
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土壤表面,为各种动物提供了适宜的一个生存环境,同时土壤里孕育着多种多样,数以千万计的植物,甚至在土壤的深层还有丰富的矿产,这植物、动物、矿产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以及研究对象。而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草药文化,由于本人的专业以及个人对草本植物的兴趣爱好,选取了中国传统的医药类与中国传统语言文化作为本篇论文的研究方向。
1 中药的发现
中药的品种有将近上万种,而大千世界中几乎所有额植物、动物以及矿产等等都可以入药,然而中国药材的发现史已经大约有三千年之久,有文字记载的中药发现时间,最迟可以追溯到“神农尝百草”的时代。
在原始社会的初期,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不知农作物的种植栽培技术,为了满足人类最基本的感觉——饥饿感,只能是群体共同采集,集体外出狩猎,进行着原始人的如野兽般的生活状态。然而远古时期由于我们的祖先对食物的要求较低,以至于在采集植物的果实、枝叶甚至根茎时,不懂得区分,进而会很自然的吃到某些又毒副作用的食物。当然了,大千世界,所有的事物都是相生相克的,阴阳两级,分布均匀,和谐共生,正应了道家的思想:“太极生两仪”学说。能吃到有毒的食物,对应着也一定会吃到解毒或者缓解中毒症状的食物。当时人们通过无数次的观察与自己及周围人的实际体验即我们现在所说的“临床试验”,久而久之,总结了一定的经验之谈,逐步认识了哪些植物对人体有益,哪些植物对人体有害,哪些植物有毒副作用,这就是早期植物药的发现。后来聪明而动手能力极强的祖先发明了弓箭、叉子等武器用于狩猎,使得狩猎和捕鱼时,也逐渐发现一些动物也有治疗作用。
中药和整个医药体系一样,也是随着生产的逐步发展而产生的。从目前掌握的材料看来,大约五六十万年以前,我们的祖先中国猿人(蓝田猿人一北京猿人一山顶洞人),就生活在这块土地上了。当时的祖先们通过反复的亲身实践,已经能够制造出简单的工具,由于火山的喷发,人们也知道了如何用火,历史上称该时期为“旧石器时代”。这时的生产方式以采集植物和猎取动物为主。经过几十万年的历史发展,到了大约距今一万年以前,即进入了“新石器时代”。这时,农业与畜牧业比较发达,即传说中的神农氏时代。
2 中药的命名
2.1 中药的命名规则
中国地大物博,因而中药材的来源也十分广泛,加之中药的品种繁多且复杂,为其命名的工作也异常的困难、复杂。但一般来说,中国的记录语言的汉字,属于表音表意文字,对于名称的分类工作上有一定的优势,因此,中药的命名虽然复杂,但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大致有以下几种:
(1)按药材的入药部分命名:葛根、辛夷花、车前子、陈皮、仙鹤草、鸡血藤、鹿茸等。
(2)按药物产地命名:吴茱萸、川贝母、关防风、杭菊花、番红花等。
(3)按药物气味命名:如麝香、败酱草、龙胆草。
(4)按性能命名:如活血调经选益母草,清肝明目选决明子。
(5)按药物颜色命名:如白芷、黄连。
(6)按采药季节命名:如迎春花,半夏,夏枯草。
(7)按药物形态命名:有半边莲,人参,何首乌,乌头,木蝴蝶,猫爪草。
(8)按人名命名:“徐长卿”、使君子、刘寄奴等。
(9)按进口地命名:番红花、藏红花、高丽参、东洋参等。
(10)按译音命名:咖啡、曼陀罗等。
2.2 中药的命名文化
从古代早期经典文献《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到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都有关于中药的记载。中药材的命名文化涉及较广,有中国传统的图腾文化,龙凤文化;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文化渗透;还有历史典故参与中药命名的,既有本草专家,也有一代名医,还有江湖郎中、文人骚客与普通老百姓。中药的命名同样也受到了包括哲学、文学、民俗学、中医学、博物学、天文学等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
3 中药的传承
3.1 传承方法及途径
自神农时期开始,由于当时的记录语言的文字并未兴起,人们也只是通过最原始的结绳方法来记录重大事件,以至于中医药方面的理论只能通过老一辈口口相传,后来,仓颉造字,这一伟大的理论与知识体系才得以流传到后世,并相应的出现了医药方面的典籍。这些典籍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并得以流传和推广。
文章来源:《中药药理与临床》 网址: http://www.zyylylc.cn/qikandaodu/2021/0707/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