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西方思维看待中药,是对中药的侮辱一个中医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说,我想和你聊聊,人们在对待中药、学习中药的时候,存在的误区。
我研习中药之初,曾经有一个疑问。这就是,对于某一中药的功效,总想着要找到与其对应的药理研究依据。比如说山楂,它是一味消食药。我只有看到药理研究,它有明确的助消化作用,比如对胃液的分泌有影响,比如对消化道平滑肌有影响,我这才能去理解。
所以说,对于那些在药理研究上没有相应结果的中药功效,我就很难理解,并觉得匪夷所思了。
后来,我把我的不解说给老师听。
我的老师听完,沉默了许久,然后才慢悠悠跟我讲:“你知道现在的人,对中药的误解,源于哪里吗?就源于用西医的思维来看待中药。你现在也是这个问题”。
接着,我老师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虽然现在已经广为流传,但是还是值得一说。
我国首届国医大师里面,有一位老前辈,山东的,姓张。张老先生年轻的时候学习中医,认为浮小麦,也就是那些瘪麦子,是残次品,成分以及营养价值是不完整的,是无用的。所以,他在用经方、古方的时候,遇到浮小麦就删掉。结果怎么样呢?这样做,有很多方子开出去,无效。这引起了他的注意。后来,他尝试在里面加入浮小麦,效果就特别明显。
张老先生非常吃惊,从此确立了对古典中医药学说的坚定信念。
这说明什么呢?我们用现在的思维去认识中药,有可能让我们误解中药。
我们现在是什么思维?就是西化的思维,对待任何事物都要追问其本质,也就是“三个W”,是什么(what)、在哪里(where)、为什么(why)。比如说对中药,它到底为什么能起这样作用?什么是它的有效成分?有效成分又在哪里?这是现代药理学主要研究的问题。这样的研究,虽然有它积极正确的一面,对我们认识中药,提高对中药的合理应用起着促进作用,但是另一方面,却容易把我们引入一个误区——如果我们分析不出来它的有效成分,就难以理解,甚至会否认其业已存在的功效。
比如说浮小麦,就有效成分和营养价值而言,它一定是残次品。但是现实临床中,你离开了这个“残次品”,方子就不好使。有了它,就好使。
由此可见,我们看待中药,不能完全以成分分析的视角来认识。中药对人体的治疗、保健功效,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不是以其有效成分作为根据的,而是以其四气五味来作为根据的。它是通过中药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偏性。这是一种有别于现代西方思维的另一种认识方式。不把这个事儿搞明白,只是用西化的思维去理解中药,最后问题一定越来越多。甚至可以说,只用西方思维看待中药,是对中药的不尊重,是一种侮辱。
在这方面,还有一个典型例子,就是中药桑叶。它有一个功效,就是治疗盗汗。用中医思维来看,这和它善于清热、滋阴的作用分不开,对阴虚盗汗有益。但是你从现代有效成分角度来看,就很难理解。因为桑叶的主要成分是芸香苷。桑叶药理作用已经明确的是降血糖、降血脂、抗菌、抗炎、抗衰老、抗氧化、抗肿瘤、抗疲劳、降压等等,和盗汗似乎没什么关系啊。你要是这么去考虑,桑叶治疗盗汗,就无法理解了。
总之,我们中国人,对国医国术的真正理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了科普中医,为了将祖国传统医学文化发扬光大,我也将不断奔走呐喊,至死不渝。
全文完。欢迎关注“微门诊”,文君然每天和你聊健康。
文章来源:《中药药理与临床》 网址: http://www.zyylylc.cn/zonghexinwen/2020/1014/353.html